聚焦企业网新闻 泰兴市虹德社区开展"寻红色根脉 承抗战精神”夏日研学活动

泰兴市虹德社区开展"寻红色根脉 承抗战精神”夏日研学活动

2025年8月2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泰兴市虹德社区组织辖区两新家庭、党员代表、退役军人代表等40余人,开展“寻红色根脉,承抗战精神”主题研学活动。活动以南京博物院、阅江楼、雨花台烈士陵园为载体,通过“实地探访+沉浸学习”的形式,引导青少年在触摸金陵历史文脉中传承抗战精神、赓续优秀传统文化,以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为纪念抗战胜利注入鲜活力量。

博物院里读“战史”:文物里的家国记忆

上午9点,研学队伍首站走进南京博物院。在历史馆展厅前,“七彩虹德”志愿者手持导览图,为两新家庭详细讲解:“1938年,新四军在南京溧水、高淳一带建立茅山根据地,这里展出的《大众报》是当时根据地唯一的铅印报纸,战士们用它传递抗战消息……”

展柜中,一件打着补丁的灰布军装、一枚锈迹斑斑的“苏南抗日民主政府”印章、一组泛黄的战地家书,吸引孩子们驻足凝视。“妈妈,这封信里叔叔说‘等打跑鬼子就回家种田’,他后来回家了吗?”8岁的静好拉住妈妈的衣角轻声问。志愿者蹲下来轻声回应:“很多战士没能回家,但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团圆。”“原来南京不仅有伤痛,更有无数人用血肉筑起的防线。”党员代表周大爷感慨道。

阅江楼上望“根脉”:城砖间的文明传承

午后,队伍登临狮子山巅的阅江楼。这座始建于明洪武七年的江南名楼,不仅是“有记无楼”六百余年后重建的文化地标,其脚下更埋藏着金陵千年的历史脉络。

“大家看脚下的城砖,每块都刻着烧制工匠的名字——这是明朝的‘质量追溯制’。”“七彩虹德”志愿者指着城墙砖上的铭文介绍,“古人用这种方式确保工程坚固,而今天我们守护历史、传承精神,同样需要这份匠心。”

在阅江楼主阁观景台,退役军人代表印大爷结合楼体地理位置讲解:“抗战时期,狮子山是俯瞰长江航道的重要制高点,中国守军曾在这里架设高射炮,阻击日军军舰。”孩子们趴在窗边远眺长江,想象着当年炮火中的坚守。“原来这座楼不仅是风景,更是先辈们守护家园的‘瞭望塔’。”初中生小秦在研学手册上认真写下感悟。

雨花台前祭英魂:碑石下的精神传承

最后一站,队伍来到庄严肃穆的雨花台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170多位烈士,其中最小的只有16岁……”雨花台讲解员动情讲述“晓庄十英烈”“北平五烈士”中与南京相关的故事。青少年志愿者小雨主动接过话筒:“爷爷从小就告诉我‘石头缝里也能长出希望’——就像雨花台的石头,见证了黑暗里的光。”随后在返程的大巴上,社区志愿者组织“我讲英雄故事”分享会。12岁的乐乐分享了研学中印象最深的一幕:“在南京博物院看到一位老爷爷对着烈士照片敬礼,他说‘战友,咱们赢了’。那一刻我懂了,今天的幸福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此次研学活动历时一天,覆盖“历史见证—文化根脉—精神丰碑”三大维度,通过“实地感知+互动体验+情感共鸣”的志愿服务模式,让青少年在触摸金陵文脉中读懂“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虹德社区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联动更多社会资源,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底色,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恽潇 金桂琴)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未注明聚焦企业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其次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聚焦企业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聚焦企业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http://www.focuc71.com/category/news/4306.html

作者:

="author-desc">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戴尔·卡耐基
上一篇 东软OneSight斩获2025智輅奖年度大奖 以AR技术重塑交互新体验 下一篇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海森特机电设备的全球价值探索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93127262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